如果李宗盛的《山丘》述说的是历尽千辛万苦越过无人等候的山丘,才惊醒到中年的哀愁,那么高晓松翻越山丘之后则叫人看淡人生,毕竟“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我连续听了好几天这首歌,似乎在脑海里就像是演绎了一部关于自己青春题材的电影,闪过许多亲人与朋友,短短的几十年,爱过一些人,走过一些路,现如今我这个年纪,还可以品一品青春的余味,也向往未来的恬静。人不过一世会爱上也能放下、会在乎也终会释然,走过的日子只积成泛黄的照片,平日里想不起找不到,留待某日想起过去才发现岁月磨人,年华已逝那个敢爱敢闯爱笑的自己早已不是自己……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就让我随你去,让我随你去,回到二十岁狂奔的路口,做原本的自己。
就像法国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曾经说过的:“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这个时代的幸运是,像李宗盛一样,高晓松和杨宗纬这样的一群音乐人,给人生以音乐,每一首歌都算数。
杨宗纬好听的歌曲《越过山丘》歌词:
越过山丘 (——致 李宗盛先生) - 杨宗纬 (Aska Yang)
词:高晓松
曲:高晓松
越过山丘
遇见十九岁的我
戴着一双白手套
喝着我的喜酒
他问我幸福与否
是否永别了忧愁
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
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
我说我曾经挽留
他们纷纷去人海漂流
那个你深爱的小妞
嫁了隔壁的王某
我问她幸福与否
她哭着点了点头
后来遇见过那么多人
想对你说却张不开口
就让我随你去
让我随你去
回到二十岁狂奔的路口
做个形单影只的歌手
就让我随你去
让我随你去
逆着背影婆娑的人流
向着那座荒芜的山丘
挥挥衣袖
越过山丘
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
在听鸟儿歌唱
我问他幸福与否
他笑着摆了摆手
在他身边围绕着一群
当年流放归来的朋友
他说你不必挽留
爱是一个人的等候
等到房顶开出了花
这里就是天下
总有人幸福白头
总有人哭着分手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
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
就让我随你去
让我随你去
去到六十岁停下的渡口
等着被一条小船接走
就让我随你去
让我随你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
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
挥挥衣袖
越过山丘
遇见十九岁的我
戴着一双白手套
喝着我的喜酒
他问我幸福与否
是否永别了忧愁
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
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
试听杨宗纬好听的歌曲《越过山丘》有感:
很多年来,高晓松不像我以前心中的高晓松了,以至于我不怎么关注他。不知他在干啥,在我心里他也只是存在于他以前的歌里。其实他只是去其它行当上打了一下酱油。情怀这东西,他也是有的,毕竟是搞音乐的,还是有点艺术追求的。 听过这首,更能直击我们这个年龄段,毕竟李宗盛比我们大很多,他或者是唱的10年或者20年后的我们。而高晓松唱的就是现在的我们。高晓松是才子,李宗盛是大师。他们不应该拿来比较。应该这样说:李是20年后的高,高是20年前的李!有那么一首歌,歌词句句穿透内心,听得我泪流满面。19岁的我在干什么?突然觉得好远好远,想不起来了………60岁的我又在做什么?怎么一下子觉得有那么一点点近了~
杨宗纬你总是这样讲故事给我们听,可是你讲的故事啊,要听懂必须要用岁月来交换,因为感同身受这个词真的可以有,只是这一天姗姗来迟,也后知后觉,但是该走的不该走的都走了,留下我们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遗憾,后悔,不甘心……这时候,再也没有机会,因为岁月不饶人啊
这首歌出来之前,我以为高晓松已经江郎才尽,只能靠撕逼酒驾等引起大家关注,原来,虽然这家伙身材严重走样,但是才气和情怀,他还是有的,一如以前。
那年十八,想,若是遇见三十的我。就问他有没有成为我讨厌的人,有没有变成一个虚伪、庸俗、势利、自欺欺人、毫无底线的人。我希望他会说没有,他还是那个为着理想而奋斗,本质纯真,善良,充满正义,一身傲骨的少年。现在离而立之年越来越近的我,心越来越不安,经常混蛋,偶尔彻夜难眠……若是遇见六十岁的我,我就问他后悔与否。想不想与我一起回到十八再来一次。我想他会笑着摆摆手,告诉我:此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出处。